小屁孩的“大姐头”,现在猛地搬迁到别墅, 一个孩子都没有,她就显得很孤单无聊。

    石志坚被宝儿缠得头痛,就说回来的时候会给宝儿买很多好吃的, 好玩的。宝儿却还不依不饶。

    石玉凤看不下去,就呵斥宝儿要懂得听话,又说她要是真想出去, 等会儿就让司机阿富带着她出去玩,想去唐楼也可以,去游乐场也行,让小保姆木瓜跟上,只要别玩疯就一切OK。

    对于石玉凤来说。现在家里有了御用司机不用白不用,该使唤的时候决不能心软。

    宝儿一听这话才破涕为笑,总算把勾着小舅舅石志坚脖子的手松开。

    ……

    一整个上午,石志坚坐着车穿行在香港各大古玩商店,还有跳蚤市场,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有无好一点的古籍售卖?

    石志坚运气不错,走访了七八家,很快就淘到了一车尾的古籍版本。

    陈辉敏和大傻两个跟班不明白石志坚买这些东西做什么,又不敢去问。

    陈辉敏不愿意碰那些古籍,因为他约好了朋友明天要去澳门赌钱,这些书籍摆明了全都是“书”,难免晦气。

    于是就苦了大傻,抱着一沓子书籍跑前跑后。这些书籍倒是不重,问题是大傻识字不多,看着那些书籍名称大眼瞪小眼,总是抱错!

    石志坚眼看购置的古籍也差不多了,打算转完最后一条摩罗街就打道回府。

    ……

    摩罗街位于香港上环,是一个售卖古董的集中地。

    在香港开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与士兵喜欢在此聚集摆卖货品,当时香港人已喜欢把印度人称为“摩罗差“(摩罗是指用头巾缠发,信奉锡克教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因此这条街便被称为摩罗街。

    摩罗街自1920年代至1930年代起,便已经是一个旧货买卖市场。其所售卖的古董,除了昂贵的艺术品外,也有其它杂货,包括古董电器、旧玩具、旧明信片与海报等,是喜爱怀旧物品人士寻宝的好地方。

    另外,街上的地摊有时会售卖来历不明的货物,在香港俚语中称为“老鼠货“,并以“猫”比喻蹲在地摊前选购上述货物的顾客。

    石志坚身穿白色西装,戴着一顶白色礼帽,手中潇洒地挥舞着一支文明棍,姿态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