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军遭遇其实很偶然,在深入环州之后。即为了刺探从庆阳府到环州沿线的军情,也为了自保。庆阳那一战之后,也多少有些心虚的拓跋继迁,广遣游骑四处侦查。只是这些游骑没有发现向环州运送粮草的队伍,却先于对手发现了,正在向环州疾驰的黄琼这一千骑兵。

    接到侦骑传回的在咸河边,发现朝廷一千骑兵,而且这些骑兵的盔缨颜色,与常见卫军不同的消息。原本急于一场胜利,本应该利用眼下己方兵力优势,以及先敌发现的优势全军压上,一鼓作气将这一千骑兵吃掉的拓跋继迁,非但没有立即出动,相反却很是慎重。

    拓跋继迁虽说常年居住在偏僻的宁夏府,可并不代表他没有见识。盔缨与卫军不同,那这支骑兵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西京大营调出的精锐。而庆阳一战,西京大营的精锐,除了给叛军上下带来很大阴影之外,给他同样也造成了一定,甚至是不小的影响。

    这一千骑兵,在他眼中可不是随便让人吃掉的鱼腩,而是实打实的一块硬骨头。自己手中这五千精骑,都是他从平夏部内精挑细选出来的子弟。各级武官,也都是他的宗族子弟。在占领整个宁夏府之后,他想尽办法将这些子弟,配备了最好的刀剑、盔甲,以及最好的战马。

    这五千精骑,与甘河对岸那两万大军之中,同样出身平夏部的三千铁骑、是他在必要时最后的本钱,更是他在宁夏府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这八千骑兵之中,几乎囊获了他平夏部全部的青壮,以及他拓跋家的全部子弟。失去这些子弟,他的整个平夏部,几乎就等于被灭族。

    而没有这些铁杆心腹,他会被眼下还向自己卑躬屈膝。一旦自己实力耗尽,搞不好转眼就会翻脸的,将自己生吞活剥各部族头人生吞活剥。在党项人之中,弱肉强食才是祖宗留下的祖训。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时,他绝对不想让这五千精骑出现什么意外,哪怕折损过大都不行。

    只是拓跋继迁一直会在犹豫,但他身边的那个一身汉人书生装打扮的谋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是眼睛一亮。在确定这一千朝廷骑兵之中,肯定没有运粮大车,全部是轻装骑兵之后,他貌似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微微沉思了一下,便伏在拓跋继迁的耳边,小声嘀咕了起来。

    听到这个家伙的耳语,拓跋继迁神色上颇为有些不太相信。不过这个人,却是阴狠的笑了笑道:“大人,此人一向爱亲身涉险。郑州之变时,此人在明知道虎牢关,已经被-->>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