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还是以制钱为主。

    就像黄琼此次出宫,他的那位皇帝老子,从内库拨银万两。他真正拿到手的现银也不过三千两,其余的都是以制钱折算后,用大车拉到他府上的。按照大齐律,银一两折算制钱两贯,每一千二百文制钱折钱一贯。七千两银子折算成制钱,足足一万四千多贯。

    当然,因为银两总体有限,在民间流通的还以制钱为主的情况之下,出门经商一类的总归还是不方便。打个比方说,一个北方商人去南方采购茶叶。需要制钱一万贯,也就是说需要一千二百万枚制造钱。

    这么一大堆的制钱,即便是用大车运也得十几大车,沿途即不方便、更不安全。而且这么一大堆的制钱,即便是用可以代替制钱的绢也得几十匹。也得用大车去拉不说,一旦绢受潮或是出现损坏,价值也会大大的下降。

    有需要,自然就有市场。开国初年,那位生意做得遍天下的桂林郡王,连同开国七位公侯伯设立了武威钱庄,采取了银票制。在需要携带大笔制钱的时候,只需要将制钱存进武威钱庄各地的分号,领取一张或是几张相当于存单性质的银票,可以很方便的携带交易。

    这个武威钱庄,跟随齐军的一同推进,几乎开遍了大齐辖区每一个州县。钱庄分布面广,走到那里都能通存通兑,再加上信誉良好、携带方便,从来未发生过拖欠不兑的事情。武威钱庄开出的银票,几乎全大齐境内都可以流通。

    甚至到了现在外地的官员俸禄,都是以该钱庄银票形势发放的。每年年底户部向武威钱庄在洛阳的总号,存进一笔银子或是制钱。各地官员第二年年初的时候,凭着上任时朝廷发放的牌照,也就相当于后世工资卡去当地武威钱庄,按照朝廷制度领取自己的俸银。

    凭借着遍布全国的分号,良好的通兑信誉,外加上低吸高放的经营手段,以及绝对不泄露储户信息的保密方式。尤其是在官府方面良好的关系网,这个武威钱庄成了大齐最大的钱庄,也是实力最雄厚的钱庄。

    每年给桂林郡王府,以及其他几位开国公侯的后人,带来的利润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那七家已经没落,只靠着祖上的功劳,才有俸禄维持的开国公侯伯后人。几乎全靠该钱庄每年的大笔分红,才能维持花天酒地的日常生活。

    虽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地陆陆续续也出现了不少的钱庄。但能与这个武威钱庄相提并论的,至少目前尚还没有。而且这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