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等待你的是什么?就算皇上留中不发,可这个消息却不一定会真的被瞒住。一旦传出去,您可就成了天下宗室的死敌。”

    “还有,您这个将永业田改为俸禄制,朝廷对各宗室名下的土地,无论你是否为永业田一律采取赎买的办法,您心中有没有一个标准?首先,收回永业田改为俸禄制。这个俸禄怎么定?是按照亲郡王就藩之前标准定,这些宗室您想能答应吗?”

    “亲王就藩之前,家中的口丁数量不多,俸禄足以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但那些外地宗室,家中都已经丁口繁衍,在按照眼下未就藩亲王俸禄给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答应。尤其是眼下宗室中,数量最多的郡王或是郡公一级的宗室,那些俸禄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按照朝廷眼下定制,未就藩的郡王每年俸禄为五千贯钱、五千石粮,这个标准对一个还未开府的孩子来说,至少看起来的确很多。当然,这也只是定制,实际上郡王在晋封亲王之前,因为都在宫中生活,每个月实际只拿一百贯的零用钱。”

    “其余的钱,都是在晋封亲王出宫就府之后,才连同皇帝从内库拨的分家钱,以及亲王第一年俸禄一同一次性的拨给。而对于那些已经就藩多年,拖家带口一大堆的外藩郡王来说,这笔钱未必就够他们花的了。”

    “除非他们真的想要勒紧裤腰带,不过现在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否则这五千贯钱外加五千石禄米,根本就不够他们用的。这些卷宗您也大致都看过,您想过没有,按照眼下这些宗室奢侈的生活,这些俸禄够他们花用多久的?恐怕一年的俸禄,连两个月都维持不下来。”

    “这还没有考虑到朝廷,能不能负担的起这些宗室的俸禄。当年淮阳之乱,虽说宗室数量,尤其是爵位高的宗室数量,已经不足之前的十之四五。但连同事后加封,以及这两年加封的,眼下郡王一级的有十七人,郡公一级的足足有五十六人之多。”

    “眼下朝廷每年支出浩大,主要岁入的田赋却每年递减,几乎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眼下朝廷官员,除了武官与军队尚无欠饷,能够保证足额发饷之外。文官的俸禄,基本上都是七折的。再加上这么大一批宗室的俸禄,朝廷很难负担的起。”

    “还有这个对宗室所占田地赎买,朝廷要拿出多少银钱才能满足需要?先不说朝廷能不能拿出这么大笔银钱,就是能拿出来。可这个标准怎么定?西北一亩平均每年只能打三石粮食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