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份还摊开了放在那儿,旁边的纸上则还画着一些扭曲的古怪符号,叫人看得一头雾水。

    但随即,林庆的目光又被那几份打开的文书给吸引了去,那都是被仔细核算过,并已经签上李凌名字,用过印,确认无误的文书。而在它们下面,还压着厚厚的五六十份账册文书,似乎是意味着这一叠都已经被李凌给验算处理完毕了。

    这怎么可能?

    只大半日时间,自己那边辛苦计算,摆弄算筹才算明白十来份相关文书账目,这位李典吏就已经把五十来份账目都算清楚了?而且还直接盖了印,意味着都不用再找其他人验看了,他哪来的如此自信?

    林庆的心里满满的皆是疑虑,脸上表情更是变幻不断,一时反倒有些愣怔住了。直到李凌低咳一声,连续叫他:“林庆,林庆……”他才猛地恍然过来,忙应道:“小的在,不知典吏有何吩咐?”

    “你看看这个,我总觉着这十里铺去年交上的税赋有些问题,可王主簿那儿却又通过了。”李凌把一份税表推到对方跟前,点着中间一行数据道,“那里的人口我已经查过了,是和其他几个镇子是差不多的,可去年上交的税银却比别处要短了将近四成,这当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

    林庆迅速收摄心神,回话道:“典吏你有所不知,这十里铺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别看他们人口土地什么的都与其他几处村镇没有太大区别,可那里却是我江城县的科举重地,光举人就有三个,还有八九个秀才。”

    “这与那里的税赋如此之少有关系吗?”

    “当然是大有关系了,举人和秀才那都是免税的,而且不光是他一家一姓,还能庇护其亲族人等的田地也不被纳税。其实秀才还好些,也就够为自家省下一笔税银,可举人却能免至少两百多亩地的粮税还有其他一些税银,反正足够让十来户人家不被官府征收赋税的。现在十里铺三个举人,八九个秀才加一起,自然就让该镇的税赋锐减四成左右了。”

    李凌皱了下眉头:“这是朝廷一早就定下的决策?”

    “是的,也不光是我大越朝如此,早在百年前的大宋就有此优待士大夫的政策了,而且那时给的条件更高,就是为了鼓励百姓参加科举。”林庆在县衙多年,这些事情还是很清楚的。

    李凌这才有些明白过来,之前他也知道有了功名后可以免税免役,只是没想到这居然还能惠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