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如果处处都需要重兵驻守,即使养上一千万军队也不够,而国家现在正是大力发展经济,追赶欧美列强的时候,养这么多兵无疑是不现实的。因而,一条可以随时调集大量兵力的铁路线便成了解决方法。

感谢大家的订阅,谢谢了,来点鲜花更好了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五章 出访德国

“嘟……”作为旗舰的镇远号拉响汽笛,舰队驶出渤海海口,进入黄海。远远的,从威海卫的方向,驶来两大五小七艘军舰。当先两艘体

型庞大的,是与定、镇同属萨克森改进型的两艘一等铁甲舰济远和威远,平直的船舷是它们的形状看上去更像一个修长的铅笔盒,而不是后世

那种两侧隆起的棱形结构,据说俾斯麦为了获中国庞大的造舰买单,曾亲自过问定、镇二舰的建造情况,而事实上这一级铁甲舰也称得上是整

个八十年代德国造船工业的扛鼎之作。

7335吨的排水量,厚实而锃亮的装甲看上去让人无比踏实,装甲堡和水线带装甲组成的完美防护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存活能力,想当年在

黄海海战中,定远和镇远加起来中弹接近400发,依旧巍然不动,顺利驶回旅顺,被中外称之为“不沉之舰”。至于火力方面,虽然由于速射炮

出现后,清朝政府仍然没有对其进行改装,使得定、镇二舰这方面不如他们在防御方面耀眼,但其按棱线分布的4门305mm巨炮,在亚洲没有一

艘军舰的装甲可以当得住。历史上,镇远就差点一炮让三景舰沉没、日本海军的旗舰松岛号退出战斗。在关绪清的这个时空,因为对舰船发展

史比较熟悉的他,当然不可能再次忽略定远级铁甲舰的速射炮改装,现在定、镇、济、威四舰都拆除了舰尾阶地两门150mm克虏伯后膛炮和船舷

两侧的四门75mm克虏伯舢板炮。而改成了6门由江南制造局江宁兵工厂(原金陵机器局)生产地120mm速射炮。

尾随济远和威远两舰的是六艘体型明显小了一号的巡洋舰、“乘风”、“破浪”、“扬帆”和在光绪十一年在英国购买的两艘巡洋舰“飞

鹰”、“海狮”以及由江南造船厂模仿“乘风”建造出来的“崛起”号。

由江南造船厂在德、美专家帮助下,根据“乘风”号仿造而出的“崛起”号防护巡洋舰,两脚水量均在5700吨左右,虽然崛起号的一些关

键部分,如装甲、蒸汽轮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