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第四,军事行动要贯彻协同、突然、迅猛的原则。要选定最危险的敌人为主攻目标,在决定性的地区投入最大的兵力,实施最沉重的打击。第五,要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以具备卓越的才能、坚强的品格、充沛的精力、敏锐的观察力等优良素质的人为统帅。

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分歧越发严重,鲁登道夫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个懂军事的军事奇才来接替兴登堡的位置。这个人会是谁呢?

布尔什维克组织成立之后,俄国国内的工人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俄国临时政府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运动风潮,开始是镇压,后来是瞒和,但是都难以制止这种发展势头。俄国工人运动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推翻腐朽的、堕落的、依附于中国势力的临时政府,俄罗斯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说话的政权,这股运动风潮的背后当然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列宁!

这一年的列宁32岁,暂住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苏黎世家里,瑞士人对于政治并不是不关心,只不过他们不愿意过问与自己无关的政治问题,在他们看来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理由,究竟谁对谁错还是让历史去评判吧,自己最好还是保持一个中立者的姿态为好。

在中国正忙于天灾人祸的时候,鲁登道夫希望能够与俄国临时政府取得某方面的共识,顺便把这个傀儡政府拉拢过来,但是几次接洽都遭到对方的拒绝,对方的理由很简单,无论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俄国政府都不打算背弃这个靠山,俄罗斯人永远不希望看到第二次中俄战争的爆发。

鲁登道夫一气之下,开始寻找俄国政府的敌人,并打算支持他们,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布尔什维克,尤其是这个新政党的领袖人物,列宁。

在列宁身处瑞士期间,鲁登道夫通过德国军方向列宁提供了许多政治运动的帮助,也博得了列宁的好感,两个人多次进行书信往来,俨然成为了政治上的朋友。出于列宁的请求,鲁登道夫协助他到瑞士口岸城市扎斯尼茨,再从那里赴瑞典的马尔默。德国政府请求瑞典政府把职业革命家列宁运往那时仍是俄国一个省的芬兰首府赫尔辛基。德国外交部照会说:“如果中立国不准俄国人进入瑞典,最高统帅部考虑安排列宁一行穿过德军防线进入俄国。”

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德国人的要求置若罔闻,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瑞典,在德国政府的施压之下,瑞典政府很快允许职业革命家列宁越境。

一切准备就绪后,列宁乘斯堪的纳维亚快车回到彼得格勒,在芬兰火车站提前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