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到前清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故清中期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治河不力,黄河改道已不可避免。”武同举说起水利问题来,显得得心应手,方才的紧张也消减了大半。

“好,接着说。”此时,关续清已经相信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武同举必然有治河的良策,以往治河的官员一上来不是先摆出一大堆困难,就是深受向朝廷要钱,对黄河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拿着朝廷拨下来二话不说就去乱堵乱防,结果钱花的不少,却收不到什么成效。

武同举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来,铺在靠殿门的桌子上面,然后对皇上说:“皇上,请您移步前来观看。”

关续清一看武同举准备的如此周详,心里自然是高兴,走下丹犀,来到桌子旁边,凝神观看。杨深秀也围拢过来。

“皇上请看,这是臣花费近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整个黄河流域,经过测量计算,最终制出的这张黄河水系图。现在臣就来说说此次黄河决口的灾情。此次,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里是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帝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如果这次黄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据臣判断,其后,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泛滥无定。下游河道中自铜瓦厢至陶城埠一段,决口经常发生,故有豆腐腰之称。”

“说说你的良策。”关续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对于武同举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武同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