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不但丰富了大明的衣裳,更加促进了大明的经济发展。

    许多农户人家的女人走进原始的纺织作坊,用自己的双手加工印度运来的棉花,挣到了资金补贴家庭生活。

    亲眼可见的好处,让无数人为之心动眼红。

    尤其是那些手中有钱有地的士绅们,更是一边骂niang一边全心全意的买船出海,开设大型纺织作坊享受海外领带来的红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粮食与棉花从印度被运送回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块陆地将会成为彻底解决大明基础生产物资不足,流民无处安置的最终解决地。

    华夏土地贫瘠的地方在于陕甘一带。

    原本那里是水草丰美,林木茂盛的富庶之地。

    可持续数千年的开发下来,大量林地因为开荒与烧柴而损失殆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产出来的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那里的人。

    百姓们吃不上饭,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历朝历代都是为之头疼。

    现在,解决这个巨大隐患的机会出现了。

    年纪轻轻却是王霄心腹重臣的于谦,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迁移陕甘一带无地或少地的民众移民前往印度开封设衙,正式成为大明的疆土。

    王霄爽快的接受了于谦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第一任印度总督(洪武年间行高官官称承宣布政使,宣德年间设总督,巡抚。并非跟着英国人学),任期五年。

    用王霄的话来说就是,让我看看你在这五年里能做成什么样。

    想要吸引民众漂洋过海去未知的海外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们宁愿讨饭求生。

    王霄开出的移民好处就是,每户人家免费分得二百亩田地,用贷款的方式免息提供农具,同时免税五年。

    不是说王霄不想给更多的土地,也不是说印度那里没有那么多的耕地。

    原因在于,人力资源就这么多,一家一户能干活的劳动力就这些。就算是给他们两千亩地,在没有拖拉机的时代里,他们也耕种不过来。

    天公作美,一连几年都是风调雨顺。

    内部流民隐患被解决,阻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