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次的事情,就这么在两边都心照不宣的情况下翻了过去。

    王霄逐步掌控大权之后,他手里的刀子终于是伸向了那些大头巾们。

    登基之前的那些破事被王霄拿出来,作为理由清扫了一批文官。

    这些事情还在文臣们的预料之中,所以对王霄的清扫没有丝毫的反对。

    可接下来,当王霄重整都察院,并且将都察院上上下下全都换成武将主理的时候,文臣们就急眼了。

    大明的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就是用来肃清朝堂的。

    可是后来都察院上上下下都是大头巾们在主理,他们对朝堂上的督查与威慑力快速下降。

    毕竟这就等于是让大头巾们自己举报审查自己。这要是能够起到作用,那才叫怪事。

    王霄清理朝堂的时候,都察院就是重点。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十三道的监察御史都被换了一遍。

    最大的革新在于,王霄这次将这些位置都填上了武将。下边的众多御史们也是从军中调的军法官来出任。

    土木堡之变前的大明军方很是强势,无论是军队战斗力还是军纪方面都很出色。

    再加上文武不两立,用武官来督查文官,这记重拳对大头巾们来说堪称致命。

    以杨士奇为首的众多文臣们激烈反对。

    他们以唐末藩镇的例子来苦苦劝说王霄,试图让他认为武将权利过大会导致黄袍加身之事重演。

    深知明朝历史的王霄对此嗤之以鼻。

    不好好监管这些大头巾们,那才是真正的要完蛋。

    至于武将,锦衣卫之后的工作重点就是盯着他们。没谁可以拥有不受控制的力量。

    王霄命人在奉天殿外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都察院以武将军法官充任,万世不移的祖训。

    当然,这东西的效果如何,王霄心里清楚的很。这就是个样子货。

    为了避免那些士绅们摧毁大明的根基,王霄接下来的一刀就砍在了读书人的根子上。

    那就是,他废除了朱元璋优待读书人,获得功名见官不拜,免除徭役赋税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