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定次年为洪熙元年,立朱瞻基为太子。

    登基之后朱高炽发布大赦令,赦免了被流放到奴儿干都司的那些建文旧臣,允许他们重返中原。

    同时还推翻了许多之前的冤案,像是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案等等。

    任命之前被朱棣关押的夏原吉和吴中为朝中重臣,逐渐疏远内阁三杨。

    暂缓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茶马贸易等等。

    新皇登基一连串的动作让朝臣们有些慌乱,尤其是那些依靠靖难之役起家的功勋们更是如此。

    而等到朱高炽表示有意迁都回应天府的时候,这种不满达到了巅峰。

    许多靖难功勋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主动联络起来然后去找王霄。

    在朱棣的遗旨里是任命王霄监国的,也就是说让他掌握朝政大权。

    可在朱高炽的登基大典之后,王霄别说是去监国处理朝政了,他就连朝会大殿都没再去过。整天都宅在东宫之中不出门。

    如果不是王霄时不时的会去军营之中露个脸,那朝臣们都该怀疑王霄是被软禁起来。

    在这些人看来,王霄被皇帝限制了权力肯定会心中不满。他们可以用王霄的名义来与新皇帝对抗。

    只是,这些人来到东宫门外甚至就连大门都进不去。

    守卫东宫的军士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太子殿下说了,谁来拜访都不见。”

    真的是谁都不见,就连于谦上门都不见。

    王霄自然不是被软禁,也不是被朱高煦剥夺权力,他是自己交出去的。

    他自己在绣春刀的世界里就做过皇帝,知道皇帝是一种天性就会怀疑一切的生物。

    若是王霄真的一手掌握朝政大权,一手捏着全国精锐兵马。那他与朱高炽之间的冲突就将真正的不可避免。

    朱棣刻意如此安排,算是一种报复也算是一种考验。

    朱棣一向瞧不起太子朱高炽,认为他太过软弱毫无魄力可言。

    王霄和朱高炽矛盾激化从而举兵谋位,这或许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

    朱棣认为自己是一代人杰,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