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厮话锋一转:“既然有圣人和小人的分野,就不能保证当官的人人清廉自律,德为政之倚仗,就像是小圣贤庄的院墙,只防君子不妨小人罢了。就像是张良兄,明知道八俏之舞是迎接天子圣驾之舞,却用来迎接本太子,分明是满嘴圣人言,却行小人事。只不过本太子爷大人大量,不和小人一般计较罢了。”

张脸的一张小白脸顿时黑了,这厮言辞粗鄙,竟然犀利如斯。

围观旁听的几千人顿时哄堂大笑。久居桑海,不管是权势贵族和贩夫走卒,都听腻了圣人言,而且儒家弟子眼睛都长在脑门上,看不起士卒工商,君子远庖厨,就已经得罪了大部分的市井小民。今天听大秦太子之言,分外的解气。

张良无语,这厮却侃侃而谈:”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但是,什么是义?但是谁来界定定义与不义、大义小义?如果做事不思利弊,张口仁义闭口道德,请问这个标准如何界定,义与不义的界定的权利掌握在什么人手中,是儒家来做出界定还是天下黎民做出界定。这种事情是不是很可笑。

子曰行之于义,但是什么是义,子曰取之有道,但是什么是道,盗亦有道算不算一种,前几天江湖游侠儿攻打小圣贤庄,是不是也是有道。

子曰天下为公,什么是公,这些词汇深奥难言,请问升斗小民怎么样才能明白,所以,最终的结果还得是为政的说了算。

而法,却明确的标定了这种界线,有了法为标尺,那就有法可依,就像是在集市上买东西,即需要说明他的作用,也得知道它的价格,黎民百姓就可以照价付钱。

而用德和义作为执政的根本,那就跟商品不标明价格一样,任凭商家漫天要价,随便定义,看似大公无私,仁爱世人,但是黎民百姓就没有丝毫的保证,所以仁义也是虚妄。

最可怕的是,商家可以漫天要价,你可以不买,但是执政者也漫天要价,朝令夕改,你还能不能忍受,因为商家掌握着生死大权。

就像是今天的小圣贤庄,逾越使用八俏之舞,已经超出了道德的底线,本太子是不是可以维护圣人之言,杀个三进三出血流成河。

但是依照大秦的律法,却有点过了,请教两位师兄,本太子是尊崇圣人之言,武力维护道德仁义,还是依照大秦律法,斥责训诫一番而已。”

张良和颜路顿时大汗淋淋,这厮说话两头堵,让你无路可走,维护圣人之言,小圣贤庄今天肯定是没了,遵守大秦的律法,今天二人已经是输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