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玄甲以骁勇的虎贲为前锋凿阵而出,也需要担心所部,结尾追杀。

而骑军最怕的就是轻骑从背后掩杀,那怕是天下一等的玄甲,也不敢将后背亮给狼骑。

而左贤王所部狼骑,也会急速通过武山山腰,横击虎贲,两陇,玄甲骑兵联军,将一字长蛇阵型,拦腰截断。

如此一来,就最大程度的消弱了玄甲拥有犀利兵甲的优势,保证后方阵型厚度的同时,也能让增援阴山战场的大秦两陇骑军,深陷泥泞,减少反复冲杀的次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让以打乱战,冲锋驰骋,来去如风,聚散不定的草原狼骑,不得不选择这种稳固阵型来进行骑战,本身就已经说明吐浑王和左贤王对大秦骑军的忌惮。

李信和韩信,并没有出现在战场,只有公孙蝶儿当先离去,站在山顶,视线极佳,可以看到匈奴和大秦双方骑军同时展开冲锋之后,相互急撞。

韩信以寒族自居,对待战场,也无大秦武将那种来自肺腑的热血激荡,甚至,这位千方百计搜集兵书阅读的虎贲主将,对于沙场厮杀,有一种对儒将的天然反感。

儒家推崇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精髓不在起家治国,而在治平,只有天下大治,世道太平,才是读书人的安心之乡。

而李信和苏秦身上,多了一股读书人的酸腐。

韩信落后一步李信,但他却知道,这位谋而后动的大秦智将,心情绝对不如脸色平静。

在雁门战场,韩信用兵也是骑兵跌出,所以,麾下将作总是喜欢将他和大秦春秋名将相比。

但韩信却知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和这些经历了春秋七国大战的名将相比,即便是自己侍从李牧,未来也没机会,达到他们这种高度。

而小道消息却是,李信在大战结束之后,会返回咸阳,担任上将军一职。而接任他的却是申裘。

韩信对大秦高层的调动,并没上心,这是他的秉性使然,虽然出身寒族,连和名士同席而坐的资格都没有。

反而让他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如果不是太子慧眼识珠,自己还在和嫖母乞食,又何尝统领几万大军,决战塞外!

失去了这份争心,韩信反而更加的审时度势,而韩信自认为,自己对苏秦更有好感。自己与此人一文一武,可身世相当,都是市井底层。

而且苏秦相比将种家族出身的李信,更符合读书人的君子如玉印象,与之交往,如沐春风,李信则始终如同夏日正午当空骄阳,耀眼-->>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