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稳固,全都是两位老将军局中策划之功。

王贲和蒙毅以他马首是瞻,蒙恬和他的政见略有不同,这固然是对帝国大政的思索,也是在担心他非皇帝长子,继任大位之后,担心引起江山动荡。

但认真说起来,蒙恬对他的治国方略还是认同的。所以他在雁门诡杀白戮,并没有引起更大的反叛。

而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翦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了他,金丝披风,青铜战甲,一杆青铜战戟,代表着王翦在军中的威望。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他寄予厚望的老将军,在他出征之后,就已经与世长辞。再也不能耳提面命,传授他征伐之道了。

将闾泪眼婆娑,蒙恬,蒙毅,王贲却不知道如何去劝。将闾对两位老将军的敬爱,三人全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明白,这种时候无法去劝,也不能去劝。只能陪着他默默垂泪。

蒙毅身披孝服,跪坐在他身边:“武安侯临终之时,已经将军中虎符交付了赢贲。”

将闾点点头:“老将军还有什么遗言。”

“武安侯说,太子乃是国之重器,不要为老朽而悲伤,昔年岭南误食河豚,全赖太子御鸟千里,这才得以在南阳颐养天年,训军为乐。得此寿数,已经是奢望。

自古以来兵者不长寿,一是战场凶危,二是拥兵自重遭帝王所忌,但陛下对臣之心始终如一,从无猜忌,以师礼待老臣,老臣感激莫名,情愿为帝国肝脑涂地。

太子虽然地位稳固,但却谨记,庙堂之上,复辟之谋从无停息,以兵凶征伐,以大政行于天下,却不能绝灭六国遗族复辟之心,非大政之错也。

而是帝国之政行之天下时间太短,六国各地,风情不同,习俗不同,强行以国政变之,才有反叛之忧。

陛下秉性刚毅,不肯擅改国政,希图于太子,在不改变大政之下,因地而制,遵从习俗,推行律法,才能让万民归心。”

将闾听完,已经泣不成声:“老将军一言中的,居安思危,乃是国之栋梁,老将军仙逝,将来将闾问政何人。”

蒙毅也是心中凄然,他是上卿和李斯一起管理帝国政务,虽然屡次进言,但是却没切中利弊,却从没想过,身在南阳大营的王翦,却将大政的利弊分析的如此透彻。

但是,细思将闾在雁门所为,无不和王翦所思相同,一老一少殊途而同归,此事绝非偶然。

怪不得王翦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年幼的太子身上。

第二日一早,将闾和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