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杨凌问清尚清世子是来探询大明开海解禁事宜的,便将大明的国策和今后通商贸易地打算对他叙说了一遍。尚清听译官说的详细,不禁喜上眉梢。要知琉球完全依赖与大明。以前大明不与日本通商,他们便将日本的商品买来利用朝贡的机会高价卖往大明从大明买回的东西加价转卖于日本,依赖中间贸易为生。

    如果大明与日本直接通商,他们的生计便没了着落,来到江南后,地方官员虽对他礼敬有加,但是负责的官儿全被谷大用赶着忙于各个衙门地筹建,根本没时间来答理他,这还是头一次从大明钦差的口中听到官方的完整消息。

    尚清看着是个憨厚直朗的少年,不过却极富生意头脑,他们原本是向大明出售日本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日本和朝鲜。

    如今听明了大明的政策,尚清略一盘,日本和朝鲜的生意虽然做不得了,但是那时海上行船并不容易,东南诸小国许多并不具备远航能力,纵然大明开了海禁,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而琉球处于两者之间,他们就可以承接东南诸国地犀牛角、香料象牙、**、龙涎香等货物与明朝交易,再购买大明的陶瓷、漆器和丝绸返销回去,仍是大有嫌头。

    尚清心中十分喜悦,便不失时机地向杨凌提起琉球国想同大明经商的愿望,杨凌笑笑道:“这个容易,天朝上国包容乃大,琉球一直是天朝属国,你们来做生意,我们是欢迎的”。

    杨凌顿了顿,似乎不经意地道:“这些事情如果世子还想了解详情,可向海市衙门提督谷公公了解,本官这次来江南,主要是为了海上倭寇横行的事”。

    尚清一听,面皮一紧,急忙迫问道:“倭寇又来大明沿海袭掠?”

    杨凌听了译官询问,呵呵一笑道:“是呀,日本国为了不被海盗影响民间通商,现在正大张旗鼓地剿除海盗,海盗们无处藏身,只得在海上流浪,对了,本官己着人通知朝鲜、吕宋等国加强军备,以防海盗上岸,原以为贵国距日本较近,应该早得了消息,你们可做了防备么?”

    尚清脸色一白,紧张地道:“我国……国小力微,没有常备军队,只有一支王宫卫队,总数不过三千人,如果倭寇来袭,我们是很难抵挡的”。

    杨凌听了,一声长叹,摇头道:“那可难了,如今几股海上巨寇纠集在一起,总人数不下两万人,他们没了可供盘踞地地方,恐怕……垂涎于贵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