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见了那枪。装填弹药还是有些困难,而且他记得现代枪枝好像在枪管内有膛线,子弹出膛会产生旋转,离心力会使子弹打出更远距离。

    杨凌试着把这原理对这些军械志家讲了,又画出现代子弹的基本结构,这些刚刚得了重赏地工匠立即忘我地投入了新的研究当中。杨凌知道那时对于明者的待遇简直低的可怜。所以给予几名工匠师傅丰厚的赏赐,叫内厂许多掌班、档头都眼红不已。

    他本想请火者亚三再帮着改良一下火炮,火炮无论古今在战场上地作用都非同小可,杀伤力惊人,不过研究这种大型火器他手上的材料可就不够用了,而且也犯了朝廷忌讳,看来只有待新式火枪有了进一步成效,禀明皇上与军器局合作了。

    杨凌跺了跺脚上积雪走入大厅。心想:“今儿谷大用、张永、苗逵几人都没来府上,焦芳那儿也没什么动静,看来朝中没什么大事,我去看看种苗育秧怎么样了吧,那可是我的心尖宝贝儿呀。”

    他扭头看了看斜对面百丈外高高的塔尖,那是析建的大教堂,已经初具的模样,由于天气转冷又下了雪,现在已停了工,塔尖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颇具异国情调儿。

    杨凌微微一笑,缓缓步入后庭,园中银装素裹,粉琢玉砌,假山石廊秀逸不凡。远远有一阵清悠地琴音入耳,让人听了心旷神怡,如入仙境一般。

    杨凌放缓了脚步,侧耳听着琴音,心道:“是谁抚琴,听这娴熟声调,显然不是初学乍练的幼娘,若不是雪里梅那必是成绮韵了。”

    杨凌原想利用自己对皇帝的影响,哪怕不能全面开放海禁,也要强行开放一两处港口,尤其是天津卫,近在天子脚下,是一定要开放的,此处地理位置不及南方,但政治位置太重要了。

    这里开放对外,才能迅开阔控制着大明命脉的文武百官的眼界和观念,只要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肯认同自己的观念,就不愁大明不提早解除海禁。

    想不至居然一波三折,先是因解禁而涉及耕地,由耕地而涉及改良物种,迟至今日最重要的目的还没有提上日程,成绮韵的归程也便一缓再缓,在杨府住了下来。

    走入花厅琴室,杨凌不由得惊讶,十指纤纤,正曼妙无比地敛眉抚琴的女子竟是高文心。她穿着银貂鼠皮的对襟短袄,衬得盗窃淡雅、唇红齿白,一眼瞧见杨凌进来,高文心眸中一喜,忙伸手按住了琴弦。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