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抵抗大夏,毕竟夏军在光明城驻扎的时间太久了,势必会有人蠢蠢欲动, 心思活络起来。

    二将领命朝着书房外走去,诸葛亮又道:“陛下, 战后朝代更替, 势必会有很多问题,不可操之过急。”

    叶君点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朕自然懂得。“

    郭嘉道:“陛下,这几年微臣和诸葛大人在长安城内,在修建东宫之余,研究了大夏律例, 还有版图, 天下尽入大夏,治理起来实在是难度太大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就喜欢有难度的事情。”

    叶君沉声说着。

    其实这段时间他在光明城内, 也考虑了很多,大夏之地无尽绵延,朝廷距离太过遥远,所以他打算在各地建立都护府。

    除了派遣兵马镇守之外,任用能臣之力地方。

    设都护府,行使主权。

    有任何问题,都护府官员上报给朝廷,如此一来可减少很多问题。

    不过这只是初步的打算,第一步还是要让天明平稳下来,不然一场寒冬过去,突然冒出来几万灾民,那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

    反咬一口一口吃, 路要一步步走。

    “孔明,奉孝你二人先解决天明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待朕回到帝都, 再与大家一起商榷。”

    “如今大战彻底结束, 封赏三军也是一个让朕头疼的事情。”

    自大夏开战一来, 三军将士南征北战, 立下赫赫战功,除了吕布,项羽,关羽等众多猛将之外,军中表现优异者比比皆是。

    封王拜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还有曾经牺牲的将领,他的追封也很麻烦,并且叶君心里非常清楚,乱世需要武将,治世需要文臣,要是武将的封赏太过丰厚,自然会引起文臣的不满。

    这真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诸葛亮道:“陛下的担忧的确是大夏现在的问题,微臣一定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叶君道:“先解决天明的事情,至于其他事情我们以后再议。”

    他知道必须为大夏未来的发展,制定一条长久的方针,毕竟有前车之鉴,秦隋二世而亡,必须要引以为戒。

    这一日。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