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不久之后,五经博士、研习《春秋》的公羊儒脉的杰出弟子胡毋生、董仲舒,在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后,联手著写了《春秋繁露》,宣扬大一统、大复仇理论,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一时间为世人所重,使得朝堂上势力再次发生逆转,由此,儒家势力盖过道家。

见时机成熟,大汉朝廷正式大力发展儒学,并渐渐和法家合流,自此南瞻部洲儒法不分家,历代王朝均遵循儒皮法骨的政治制度,而其余诸子百家,则渐渐淡出大汉朝堂。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间三万年过去,儒学在南瞻部洲已经发展的极为昌盛,各学院遍布郡县,长安城中也早已建起太学这样的最高学府。

朝堂上儒家势力更是全面称雄,连张良、曹参这样的老臣都不得不避其锋芒,一个专心修道不问政务,一个萧规曹随,转投萧何一系。

而另一尊大人物陈平,则紧靠着吕后,和吕泽一文一武,成为吕后在朝堂上的代表,

仍然有着一席之地。

在这般煌煌大势之下,儒家学派繁花似锦,气运如烈火烹油一般升腾,在官方的推动下,已经全面统治南瞻部洲,结合另外四大部洲的儒家支脉,一时间兴盛无比,立教基础早已夯实。

“天道在上,今我孔丘以儒学为基,立下儒教,教化众生;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为三界众生开创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之途;以仁恕之道教化众生,使其明天理,遵纲常;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三皇,宪章文武;以天子为领袖,以吾孔丘为教主先师;以《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此五经为儒藏之首,大教源流;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此四书为教化之本;以鸿蒙量天尺镇压儒教气运。”

随着孔丘开口,声音传遍三界,各地均有儒家弟子口诵盛世华章,每篇文章俱是立意高远,健康向上,思想纯正无邪。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者、三千弟子,儒家各支脉中均有浩荡气运汇入孔丘身上,在这些学府、书院、庭院之中,一道道浩然正气冲霄而起,引起天地间流动不息的至大阳刚的力量蔚然成河,浩浩荡荡,紫气蒸腾,渐渐嵌入人道长河之中。

被这浩然正气照射之地,诛邪退避、万魔俯首,无数邪恶阴暗仿佛被烈日照射的残雪一般,惨叫着化为灰烬,天地之间,为之一肃,正气凛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