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楚国的皮了,于是在巴蜀稳定下来后,便去掉了沛公称号,开始建制称王了。

因将都城定于汉中郡,直接就取了一个汉字,称汉国、汉王。

刘邦话音落下,大殿中众臣纷纷开始献言献策,道家出身的张良最善谋略,出列道:“大王不用担心,那项羽先前战无不胜不过是如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此时一口气泄去,就离死不远了。”

“哦?”见是张良,刘邦眼睛一亮,颇为期待:“子房有何见解,快快道来?”

张良生的面如冠玉,风度翩翩,因出身不凡,后来又修道有成,故而气质超群,是刘邦的头号谋臣,此时侃侃而谈:“大王已经破去了项羽的命格,其上升之势已经断绝,亢龙有悔之运不可阻挡,先前楚国豪强反叛便是明证。”

“言之有理,若非各地皆有世家叛乱,我军也撑不到这个时候。”

刘邦是无损转世,在龙气入体,修为恢复的同时,也已经恢复了一些前世的记忆,见识越来越不凡,

也更有皇者之姿了。对于己方不如项藉,也坦然面对事实。

张良道:“各地皆叛,已经全面动摇了楚国的统治基础,虽然项藉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扫平了叛乱,却也将各地秩序完全摧毁,别看楚国此时仍兵强马壮,但实则国力倾颓到了极点,已经民心全失、山穷水尽,全靠那些强者以武力镇压。但这样的不正常状态如何能持久?”

这个时候,另一个谋士陈平也站出来补充道:“臣曾在项羽麾下任职,对楚国情况还算了解,实际上项藉厌恶秦国,对秦国治理郡县之法一概废弃,但又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所以楚国从一开始就没能有效统治各地,如今更是完全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掌控,只名义上统治着两百郡之地。”

陈平说的这些都是张良说剩下的,刘邦善于听人言,倒也没有不耐,仍是认真倾听。

陈平心中升起一丝满意,汉王果然有明主之相,非项王能比,自己弃暗投明的行为是明智之举,当下受到鼓舞,郑重道:“所以我们看似是败了,实际上让项羽彻底失掉了最后的民心,和各地豪强结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恨,使他成为桀纣一般的独夫,只要失去了武力威慑,各地立刻就会脱离楚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也就是说,项羽根本输不起。大王仁德之名传遍天下,人人都愿附骥尾,我汉国哪怕输一百次,都能屡败屡战,很快能聚起大军。但项羽只会越打越弱,战败一次,就再也无法翻身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