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向了东海。

虽然郯县并不是其第一个目标,但眼看着两面的兰陵、朐县、厚丘、襄贲都受到黄巾滋扰,朱并同样感受到巨大压力。

郯县县丞、县尉及东海太守、郡尉互相推卸责任,最后干脆交由朱并来拿主意,可他又能够拿到什么主意。

若说治理地方,朱并受教于刘宽,且本就有地方为任的资历,并不太难,可要说到军事上,就连郯县县尉与东海郡尉都不敢言能,他又何来底气?

但是同时从河南与朐县送来的两份消息,却足以引起朱并的重视,也令他精神为之一振。

于是原本也有推诿之意的朱并很快召集太守一众重议旧事,当着众人的面宣读朝廷旨意,然后开诚布公地邀请徐州诸郡县共商驱贼大计。

朝廷政令,乃是朱并最大的底气,汉武定刺史一职,本就是代中央监视地方之意,后汉因中央地方矛盾更深,委派的刺史反而愈加权重。

但常例乃是常例,却也要因时因地制宜,因为靠山已倒且任期将至朱并的权威已经不复当初。

不过如今他手握朝廷大义,

一声令下,谁敢不从?

而再来第二个,便是让朱并感到不可思议之余,也升起更多想法的消息。

此消息来自于郯县以东的朐县,在众人都以为朐县将会步厚丘后尘,为黄巾贼践踏之时,没有人想到这个靠海的小县城,竟然能够挺过来。

须知道便是作为东海郡治的郯县,防务也算东海之最,城墙高厚、城内有储备粮食军械,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贼军却也不敢说能够守住。

何况朐县这不仅是守住了领土,也不仅是将敌军击退,而是直接击败、击溃。

就算其中事实稍有出入,比如说前后近三万黄巾军被击败未免夸张,但这战绩也只能算是虚报,应该是事实存在的。

而最让朱并注意到的,自然还是消息中有关于朐县有一位战姬相助的消息,这也被认为是朐县能够击退黄巾最重要的原因。

朱并自然深以为然,否则以朐县的城防、兵力,比之厚丘都稍有不如,又拿什么来抵挡黄巾。

而作为文饶公弟子,朱并虽然出身算不得多么显赫,但在京师亦是待过不久,更曾“有幸”亲眼见过皇城中那两位战绩皇妃的可怕破坏力。

偌大北宫因其战斗余波墙面都被直接冲破,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力量?

就算朐县这位战绩比之两位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