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吩咐下来,怎么不打?”

  小兵道:“唉,何若呢?杨将军可也是咱汉人呢,咱们世居瓜沙,中间隔着焉耆人、回纥人、吐蕃人、党项羌人,可有多少年不曾见过故乡人物了。如今,咱归义军势力越来越小,节度使大人还得向甘州回纥人叫一声父可汗,丢人呐。

  听听人家杨将军是怎么说的,‘古道如龙,惨遭寸折。大漠风萧,敦煌离宗,玉门关外,车马凋零……,谨以至诚,宣告天下,杨浩气愤风云,志安社稷。今见河西之凋蔽,感一身之责任,率堂堂之师,息贼安民,重辟古道,以事祥和,此大仁大义举也。旌旗所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二叔,我听着心里热乎啊。”

  “闭嘴,祸从口出,知道么?”

  老兵教训着他,担心地向前看了一眼,两人抬着箭匣刚刚走下石阶,已经快到军械库了。

  小兵不满地哼了一声,嘟囔道:“以前,咱们归义军何等威风,不管是吐谷浑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把谁放在眼里了?如今,咱们就守着这么屁大的一块地方,要用女人和于阗、回纥结亲,才能维持咱们归义军的存在,想想咱归义军当年的威风,唉!”

  老兵默不做声,眼看要走到军械库的时候,他才喃喃地道:“息贼安民,重辟古道!旌旗所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杨将军真是这么说的?”

  “嗯!”

  老兵眼睛里放出了光芒,慢吞吞地道:“其实……咱们归义军金吾卫大将军张义潮大人在的时候,也这么威风过的……”

  瓜州内城,防御使府。

  侍婢奉上茶来,又退了出去。

  曹子滔俯身向前,对曹延恭道:“叔父,杨浩来势汹汹,甘州如此强大的兵力,竟也只能据城自守不敢出战,如今肃州失守,如此一来,杨浩便可以据肃州为根本,粮草接济、兵员休整方面,再也不必山遥路远,这样的话,如果他真的打到我瓜州城下,甚为可虑呀。”

  曹延恭不无焦虑地道:“子滔,叔父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尤为可虑的是,佛教界态度暧昧,我瓜沙二洲的佛教弟子实在是太多了,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许多人对杨浩的到来,明面上不反对、暗地里很欢迎,真他娘的……”

  曹延恭在自己的侄子面前,自然不需要什么遮掩,说到这儿,已是忧心忡忡地站了起来。

  当年张义潮起兵反吐蕃时,西域佛教界曾给予他极大的帮助,因此归义军建立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