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不管信不信佛的,都已把他视做了甘霖普降的岗金贡保、活佛转世,凭着杨浩现在的莫大威望,和佛教界对他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的芦藉制度和司法制度已经建立下来,如今正着手建立常备军,这是把武力从各个部落上收的第一步。

  如今,杨浩麾下已建立了常备军飞龙、飞虎、飞豹、飞狼、飞鹰、飞马六支军队,这六支军队是从部族勇士和原来各有派系出身的军队中择其精锐,打散混编,重新编组,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他在芦州设立讲武堂,由种放以将校标准进行培养,杨继业等将领也不定期地赶到讲武堂将自己一身韬略和战阵经验倾囊相授,教出来的学生再打散了编入已成常备军的各个序列,从基层干起,在他麾下最强大的武力,如今已被他完全消化吸收了。

  李光睿原来所统治的领地,本来还有绥州、静州、宥州三地,及其相邻地区,掌握在李光睿残部手中,杨浩采用蚕食、排挤、拉拢、分化等非战手段,已经迫使静州和宥州内部兵变,改换门庭投到了他的麾下,至于绥州,其外围也已被折御勋和杨继业逐步侵蚀,完全吞没。

  如今绥州只剩下一座孤城,简直是吹口气儿都会倒,杨浩之所以还留着它不动,只因为绥州刺史明明身陷绝境,连兵都快养不起了,却仍坚决不降,绥州地处外围,杨浩现在还不想和赵光义撕破脸面,为了如今只是一块鸡肋之地的绥州,不值得。

  不出杨浩所料,绥州刺史李十二,原绥州刺史李丕禄的儿子没有活过十二岁,杨浩当初之所以如此断言,是因为自五代以来,乱世之中,绝无一个少年人能坐得稳他的位子,就算他手下掌握重兵的大将本人没有野心,这些将领的属官们也不会甘心服从于一个无知少年。自己的主帅再升一步,他们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何乐而不为?

  李十二去年“病”死了,离他生曰还有七天的时候,“暴病”身亡,如今的绥州刺史名不见经传,据说是李丕禄的一个堂弟,叫李丕寿,杨浩向李氏嫡系族人打听,绥州刺史李丕禄确实有这么个堂弟,因自幼多病,所以习文而不武,为人低调,因是李丕禄至亲,又确有一身学问,所以在绥州任长史之职。

  杨浩料想此人必是一个傀儡,真正掌握绥州权力的,应该是一员武将,可是绥州草木皆兵,进出皆十分严密,上层人物更是很少再公开露面,所以始终无法掌握绥州的真正动静,不过如今的绥州,已经不看在他的眼里,所以也未对那投以太多的关。

  杨浩麾下,如今文臣有种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