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阵营都像一口大锅里的水,激裂地荡漾着,阵形大乱。

  “童将军,胜败在此一举,你部可以冲锋了!”

  眼见李华庭冲乱了辽军阵形,已然有机可趁,经验老到的潘美立即抓住时机,断然下令。

  “末将遵命!”

  潘美一语方了,早已按捺不住的童羽便喜不自胜地答应一声,一举长枪,大喝道:“兄弟们,莫让李将军专美与前,叫他们瞧瞧咱们兄弟的手段,杀呀!”

  “杀呀!”

  五万骑兵分作两路,呈钳形向辽军主力包抄过去,与此同时,萧挞凛也下达了将领,两军两翼呈雁翅状迎了上来,潮水般的攻击,箭雨、刀山、枪林,汇聚成了一副悲壮的画面。

  辽军是在撤退中反动局部反击,而且三位主帅萧挞凛、萧干、韩匡嗣官阶相等,各有部属,号令不及宋军统一,李华庭和童羽又像较劲儿一般亡命厮杀,潮水般的压迫力,顿时推动着辽军迅速整体向后退了片刻。

  仅仅是片刻的后退,同样是混战,气势便完全不同了,李童二人的大军已形成了压着打的局面。

  这场战斗,在短暂的宋辽战争史上意义重大,在以后漫长的几百年中,宋国再也没有过这样完整的纯以骑兵力量与外敌对抗的战斗,这也是唯一的一次,也是全胜的一次,所以一直被以芦州演武堂为前身建立的大宋军事学院列为精典的骑战教例,是役宋辽双方许多的将领和表现杰出的士兵也因之永载史册。

  几百年后,在总结这一战役的一场教学课上,大宋演武堂资深教授花漫天先生对学生们是这样介绍的:

  “历史上,当时辽人称汉人为汉儿,汉人也如此自称,又过了几十年之后,汉儿在习惯上就只是辽籍汉人的专称了,为了区分南北汉人,宋国的人从那时起被称为汉人,辽国的汉人则称为汉儿,而当时尚没有这样的区分。因此陡然听到“汉儿必胜”的高呼声,辽军阵营中的汉家男儿尽管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辽人,还是在心理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尤其是数万人齐声呐喊,那种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同为汉人血脉的北军汉人不由士气大挫。这一点,对李华庭的一万骑兵强行突入敌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心理战的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

  此外,当时辽军正处于保卫南京的大撤退途中,是于撤退途中发动局部反击,这种情形下他们应该采取的战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