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府衙门口一字排开接受陈告的官差们早上还齐刷刷地站在那儿,挺胸腼肚,威风八面,现在全都跑到大门洞里,坐在齐膝高的门槛上,让过堂风吹着乘凉去了。一条大黄狗趴在石狮子的阴影地里,耷拉着舌头呼呼地喘气。

  大堂上,杨浩也坐得乏了,午后天气更加闷热,知了不眠不休的叫声叫得人晕晕欲睡,从大堂里向大门口望去,半晌儿才见三两行人慢慢走过,那百姓向府衙中看来,远远的看不清五官模样,杨浩却分明感觉到了一种嘲笑的意味。

  “罗班头,把刘牢之跟我唤来。”杨浩坐的不耐,向堂下吩咐道。

  那个班头儿拄着水火棍正在打瞌睡,杨浩一叫,他立马醒了过来,赶紧一擦嘴角口水,答应一声便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守在大门口的刘牢之赶了进来,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

  这刘牢之是刘向之的兄弟,四十六七岁年纪,也是邓知府夫人的娘舅,靠着邓知府的关系,在这泗州府做了捕头儿,不是甚么干吏,但是平素做事还算勤勉。

  杨浩郁闷地道:“刘捕头,告示已贴遍街巷了吧?”

  刘牢之道:“大人,不止街巷城门,就是乡镇村庄,也让乡官里正们领了告示回去晓谕百姓了。”

  “嗯,”杨浩无奈地道:“始终不曾有人赴衙陈告么?”

  刘牢之笑得也有点苦:“大人,没有。”

  这时罗班头叫道:“钦差大人,知府大人到了。”

  杨浩抬头一看,就见邓祖扬正向衙中走来,旁边有一个五旬左右的员外,便连忙离案迎了上去。

  府衙附近的街巷中,一些闲汉三三两两的蹲在树荫墙角下乘凉,高声谈论着钦差重赏陈告的事儿。

  “粮绅老爷咱们惹得起?人家有权有势,在这泗洲一亩三分地儿上,那是多大的势力,钦差待上几日就走了,到时谁为你撑腰啊,真要得罪了那些粮绅老爷,倒时候,这泗洲城你还想不想待了?得了失心疯的才去陈告。”

  “就是说,粮绅老爷们跟发运司、转运司的官老爷们都有来往,说白了,官府里头都有人,漫说告不倒,就是告倒了,倒霉的还是咱们平头百姓,老话说的好:‘打死不告官’,为啥咧?就算让人逼死了,父母双亲老婆孩儿至少还有条活路,告官?你一家老小可就都没了活路了。”

  “可不,谁要是真犯了糊涂,自己好好想想下场吧。嗳,你,说你呢,往哪儿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