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历史上,飞虎军被金人称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可惜后来也免不了受武备废弛拖累,军力渐致糜烂。

    现在顾承看上这支军队,准备扩军,一下子就引发了各方利益冲突。

    “殿下,飞虎军乃是厢军,若是不听湖南安抚使节制调度,恐怕不妥!”

    “殿下,飞虎军初立时皆乌合无赖,在帅府成军时,服帖无事,若使出戍,无异于虎兕(sì)出柙,后患无穷啊!”

    “殿下,请三思啊!”

    ……

    顾承看着酝酿完毕,开始纷纷劝谏的文官们,表情淡然。

    大宋的文武之争,不是喊一次热血口号就能改变的,他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此时他记下每个反对的大臣,如果处于公心,哪怕是畏战,顾承也不与他计较,但如果处于私心,哼哼!

    外戚李氏已被削去荣宠,未来的奸臣叛徒,如史弥远、吴曦、安丙等人,以各种办法贬官,一一灭去。

    顾承才没有好脾气,去给这些人机会,看他们会不会在英明神武的自己领导下幡然醒悟。

    都已经知道这些家伙心怀不轨了,还玩这种游戏,不是自讨没趣吗?

    当然,想把所有大臣换成一心为国的忠肝义胆之辈,也不现实。

    而且忠心不代表能力,有些人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没有能力担任要务,好心办坏事,还不如不用。

    所以这种换班底的活儿可不轻松,有冯蘅劳心劳力,智囊团扩充,顾承估计,从太子身份监国,掌控大权开始,至少需要三年,他才能有一批自己用得顺手的班底。

    这已经相当不错,大宋目前已进入积极备战,边境兵力调动,时刻表现出进逼状。

    如果金国打过来,那再好不过,守城可比攻城要占太多便宜,单单一座襄阳,就足以让金国欲仙欲死。

    如果金国按捺不动,顾承就派出使者,联络鼓动四方,合纵连横,比如如今跳得很欢的漠北诸部和一向见风使舵的西夏。

    “飞虎増募再议,将奏章送入东宫,我自会批示,散吧!”

    顾承开口,这种循序渐进,平衡文武的态度,无疑让众臣吃了定心丸。

    他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