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高丽,是在朱元璋的圣旨,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下,才改了的。

    听起来很威风,实则不然。

    提到大明,总让人想到这么一句评价——

    无宋之岁币,汉唐之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这份骨气,是后人喜爱大明最主要的原因,但明朝的国土没赔偿割让,却也在减少,其中朝鲜就得了大片的土地。

    这还是在朱元璋朱棣,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原因大致就是要扶持一个反元亲明的朝鲜政权,但代价却是长白山东部、图们江南部以及鸭绿江南部的中原领土。

    别以为这些土地贫瘠,这里有着高纯度铁矿以及大量矿产资源,价值极高。

    再加上朱棣因为宠信朝鲜妃子,杀了三千宫女,血染后宫,后人在生母之谜中纷纷臆测,朱棣的生母可能是朝鲜女子,毕竟大明对朝鲜,实在大方得夸张了。

    不同于以往高丽,不知天高地厚地入侵边境,朝鲜对大明十分顺从,因为它要寻求庇护,西有女真,东有东瀛,都是虎视眈眈。

    按照历史,再过四十年,就会发生万历朝鲜战争。

    丰臣秀吉前后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进攻朝鲜,可谓是倾尽全国之力,大明出军相助,前后历经七年,打退东瀛数次进攻,才保下朝鲜。

    然而现在东瀛势大,连续攻打山海关半年,连大明都落于下风,又掉头威逼,朝鲜还能怎么办?

    出兵呗!

    虽然知道不太现实,但李珦希望此次只是摇旗呐喊,象征性杀些大明士兵。

    至于东瀛如果真的攻破山海关,长驱直入,那么朝鲜是否跟从,就要随机应变了。

    理智上,他是不相信东瀛真能入主中原的,但捞取好处,却也不是不行,大不了战后伏低做小,奉上国书道歉,天朝上国,是不会计较的……

    “陛下!陛下!那是什么?”

    正在李珦眼中闪烁着异色,身边的护卫突然失态地指向天边。

    李珦顺着方向一看,也猛然怔住了。

    因为他看到一条水帘直直上升,遮蔽天穹。

    就像是突如其来的龙卷,这次要从高空俯瞰,方能看到全局。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