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党羽尽除!”

    杨赐早就料到太子年轻气盛,却直接摇了摇头:“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此为之,恐大乱再起!”

    汝南袁氏为什么这么强盛?

    他们现在又不是诸侯,至少明面上没兵没将,全是在朝当官,按理来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忌惮的地方,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贸然与其撕破脸皮,那么袁氏谋反,比起黄巾之乱席卷天下之势都不遑多让!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然而顾承讶然道:“袁氏的门生故吏,不在洛阳吗?”

    杨赐一怔,猛然变色。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典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所以,袁氏一派官员,有许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这一刻,杨赐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天灵。

    是巧合?

    还是早有图谋?

    可太子不会算到袁术献书,黄巾妖道正好藏于其中吧?

    饶是杨赐一生历经风浪,也有些迷糊了,眼前之人有种深不可测的威仪,他双腿一颤,就要跪下。

    顾承扶住,手掌微微用力:“若弘农杨氏弟子入各州,令郡县平稳交接,我大汉又度过了一场劫数,杨公居功至伟啊!”

    杨赐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老臣愿助殿下平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如果袁氏被打落尘埃,党羽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这是杨赐绝对不愿看到的。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